• Home
  • About CCS
  • News
  • Events
  • Keywords
  • People
    • Executive Committee
    • Advisory Board
    • Affiliated Members
    • Members
  • Research and Other Projects
  • Contact
  • Subscribe us
  • Home
  • About CCS
  • News
  • Events
  • Keywords
  • People
    • Executive Committee
    • Advisory Board
    • Affiliated Members
    • Members
  • Research and Other Projects
  • Contact
  • Subscribe us
Facebook Instagram
The Centre for Cultural Studies -The Centre for Cultural Studies -
Font ResizerAa
Search
  • Home
  • About CCS
  • News
  • Events
  • Keywords
  • People
    • Executive Committee
    • Advisory Board
    • Affiliated Members
    • Members
  • Research and Other Projects
  • Contact
  • Subscribe us
Have an existing account? Sign In
Follow US
© Foxiz News Network. Ruby Design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Public Engagement

[書評] 联合早报: 「找到对话入口跳出平行世界」

arkochan
2019 年 9 月 13 日 pm 2:43
Last updated: 2019 年 9 月 13 日
0 Min Read
Share
SHARE

找到对话入口跳出平行世界

文/陈宇昕

凡有冲突,就必须对话,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开启了“平行文本·交集对话”的系列活动,就贴近香港人、贴近华人之议题,引介不同的学科、主题和视角,展开对话,在去年底整理了对谈内容,出版成《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锋》。

香港“反修例运动”自6月(更确切的说,起点是从港府年初宣布修例,3月份律师黑衣游行开始)爆发以来,各种立场剧烈摩擦。

特首林郑月娥在冲突升级到难以缓解的时刻,终于在中央的祝福下说出“撤回”修例,希望能够重启对话,挽救严重被撕裂的社会。凡有冲突,就必须对话,借此异中求同,是为常理。

 

2014年香港占中运动期间,香港社会的各种立场也剧烈拉扯,占领运动最终在警方清场下告一段落,而社会大众也已经元气大伤。

在那低落的士气中,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开启了“平行文本·交集对话”的系列活动,由出生于新加坡的学者林松辉主持,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就贴近香港人、贴近华人之议题,展开对话,并在去年底整理了对谈内容,出版成《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锋》(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非常亲切的学术讨论集子,能够激发读者更进一步思考,也推荐了一系列学界最新的文化研究文本。谈话录的体裁,让那些麻烦的生硬的学术名词,轻松地以口语的方式展现在读者眼前。

对话,就是沟通,就是要用对的话让对方明白。

举个例子,林郑月娥在修例一事上,从“暂缓”、“寿终正寝”到“撤回”,你可以说实质上都是同个意思,却也实质上造成了沟通的障碍。政治的语言背后有各种考量、博弈,暗藏玄机,一层一层包覆,无法真正传达到对象心中。以至于最近“流出”的商界活动上林郑月娥一段感性的非官方说辞,来帮助缓和社会紧张。

一切都跟语言有关。

 

 

五场对谈活动的记录

 

回到这本书。它收录了五场对谈活动的记录:

一、李欧梵(历史、文化研究)vs罗贵祥(比较文学):谈的是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

二、罗鹏(美国汉学)vs关宜馨(人类学):探讨儿童教育中对于“疾病”的再现。

三、王晓明(中国文学)vs陈国球(香港文学):为什么我们要重写文学史?

四、朱耀伟(文化研究)vs廖继权(传播学):公民运动中歌曲的选择与作用。

五、裴开瑞(电影研究)vs卢克·罗宾逊(电影研究)vs林松辉(文化研究):电影节背后的政治运作,如何再现软实力。

最直接与社会运动相关的,是朱耀伟与廖继权的对谈。

朱耀伟去年5月受邀到新加坡参加首届“早报文学节”,当时他分享了粤语流行歌的历史变迁。在这本书里,他与廖继权则聚焦2014年占中运动期间,公民抗命群体选择的歌曲及其意义。

他们都提到香港公民抗命运动的歌曲多展现温和、文雅的气质,像是《海阔天空》《撑起雨伞》,主要是以书面语的方式呈现,有一种“K歌化”的趋势,即便是粤语口语化的《话你憨鸠怕你嬲》,朱耀伟仍认为本质依然是温柔的。

跳出本书,来到现实世界,这一次香港反修例运动,群众除了延续使用《海阔天空》等歌曲,还出现了唱圣诗的声音,或许可以成为朱耀伟、廖继权接下来着力研究的重点。

这五场平行文本对话的操作方式其实相当学院派,两位学者就两篇论文发表看法,个人认为最有意思的是开放问答的环节。由于参与活动的多是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问水平颇高,扩大了讨论的维度。

当然一切都浅尝辄止,但也正是这本书的意义:引介不同的学科、主题和视角,读者必须自行延伸阅读。

 

 

由《何为中国》引发的争议

 

李欧梵与罗贵祥讨论的其中一个文本是中国历史学者葛兆光的《何为中国》。

罗贵祥批判葛兆光以宋代为民族国家的起点是:“透过民族主义去写,令自己的民族国家好像从古到今都一直存在。民族主义强调的民族历史是永远延续的,从远古一直到现在没有中断,中间即使经历过一些黑暗时期,但是‘文艺复兴’之后——也有不同种类的‘文艺复兴’,在中国可能是五四时期,或者再早些的明代……葛兆光的讲法,其实是用这个模式,一方面他否定欧洲模式,但暗地里不断用这种方式去讲,由宋代至今一个‘民族国家’怎样存在,目的在于证明我们有一个民族主体,能够继承一个领土的主权……”(页38)

不过李欧梵并不认为葛兆光是以大国沙文主义者的角度著述,他认为《何为中国》一书其实在文献方面做了非常庞大且充实的整理。

李欧梵说:“葛兆光是一个历史学家,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大沙文主义者。最近他也开始做关于边疆的研究。我既不赞同香港独立,也不响应大国沙文主义。如我之前所讲,我尝试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世界主义者,对各地大小不同的文化均照单全收——真的没有所谓。我从不相信所谓‘多数’,这往往是别有所图的借口,而我也总视自己为‘少数’。少数、边缘、边陲——它们是我自身语言学系谱的一部分。”(页56)

书末关于电影的讨论,也非常适合作为今年金马奖遭中国大陆杯葛的延伸阅读读物。学者谈到釜山电影节由政府出资,当他们决定播放世越号沉没事故相关纪录片时,受到官方很大的压力,不过策展人拒绝妥协,保持了电影节的独立性。对立面则是香港国际电影节,也是由政府资助,却因为经常播放一些不受中央欢迎的作品感到压力,而被迫民营化,其结果是策展方向由商业主导。

每个电影节都是有趣的文化研究个案,今年的金马奖肯定也将是学界重点讨论的对象。

或许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找到对话的入口,不要活在平行世界里头。

 

(《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锋》可在城市书房购买)

 

 

 

(原载于2019-09-09 联合早报)

Share This Article
Facebook Email Copy Link Print
2 Comments 2 Comments
  • binance konto skapande says:
    2023 年 4 月 25 日 at am 6:04

    I don’t think the title of your article matches the content lol. Just kidding, mainly because I had some doubts after reading the article.

    Reply
  • gateio says:
    2023 年 5 月 5 日 at am 4:21

    I am an investor of gate io, I have consulted a lot of information, I hope to upgrade my investment strategy with a new model. Your article creation ideas have given me a lot of inspiration, but I still have some doubts. I wonder if you can help me? Thanks.

    Reply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earch Post

Event Categories

  • Book Talks
  • Conferences
  • Dialogues in Research
  • Forums
  • Others
  • Parallel Texts, Intersecting Conversations
  • Public Lectures
  • Screenings
  • Seminar
  • Symposia
  • Workshops

Information for

  • Prospective students
  • Jobs
  • Partners and business
  • Media
  • Conference organisers
  • Term dates

Top links

  • Visit Academy
  • Foxiz and the EU
  • Outlook 365 web access
  • Library
  • Move Foxiz
  • Term dates

Students

  • Foxiz Students
  • Foxiz College Union
  • Student Hub
  • Careers Service
  • Foxiz Mobile
  • Graduation

Staff

  • Staff Main Page
  • HR Procedures
  • Salaries
  • Pension Schemes
  • Research Support
  • Information for New Staff

Quick Link

  • My Bookmark
  • Interests
  • Contact Us
  • Blog Index
  • Complaint
  • Advertise
Centre for Cultural Studies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oom 212, Leung Kau Kui Buildi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Tel: (852) 3943 1255

Follow Us

  • Copyright © 文化研究中心 Centre For Cultural Studies, Privacy Statement Terms and Condition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