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February 2020

「香港人到底是甚麼?」 專訪中大教授彭麗君

「香港人到底是甚麼?」 專訪中大教授彭麗君 文/黎家怡   「當滿街吶喊著『香港人加油』、『香港人反抗』的時候,到底我們有沒有想過『香港人』是甚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彭麗君說。 朱耀偉選擇保持距離之際,《香港關鍵詞》作者之一的彭麗君卻走入熱廚房,今年 1 月在台灣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發表工作論文(working paper)——題為〈人民作爲一種修辭?——香港「反逃犯條例運動」中的民主與身份認同〉。 關注身份政治的彭麗君向來帶著距離思考「身份認同」議題。香港「反送中」引發的社會運動浪潮之中,她觀察到「香港人」身份在運動中不斷重新定義,變得豐富多元;但同時,她又憂慮運動過份強調「本土香港人」,可能帶來排外和仇恨。因此,她希望透過書寫,整理思考之餘,帶動社會「不割席」地繼續走下去。     延續雨傘運動「民現」研究…

為了安居樂業, 你可以去到幾盡?|林松輝

為了安居樂業, 你可以去到幾盡? 文// 林松輝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專研台灣電影。   在2020 年1 月11 日舉行的台灣總統大選中,民進黨的蔡英文以逾817萬選票連任,其主要對手國民黨的韓國瑜則取 得超過552 萬選票。韓國瑜在2018…

周日話題:肺炎的恐慌政治|Josef. L

周日話題:肺炎的恐慌政治|Josef. L   【明報專訊】這星期,不少朋友在討論公眾恐懼或恐慌的問題。 香港、大陸及東亞各地市民搶購口罩和日用品,連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和一些官員也叫人別過分恐慌。筆者一直有跟進人文學及社會科學有關公眾恐懼的研究,但未有深入研究流行病下的公眾恐慌,故請教了幾位朋友。曾經研究禽流感的黃宇軒忽然提起一本頗有趣的書,我就用這本書出發,來跟這一陣子的公共恐慌作一對話吧。   與疫症的距離 研究全球公共衛生的國際關係學者Mika Aaltola在2012年出版的《理解流行病的恐慌政治》(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