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kochan

182 Articles

New Release Edition : The Chinese Cinema Book

The Chinese Cinema Book (2nd Edition) This revised and updated new edition…

Public Engagement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在動盪的城市裏,當一位「盡做」的學者——專訪彭麗君教授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在動盪的城市裏,當一位「盡做」的學者——專訪彭麗君教授 文//李薇婷 編輯//林曉慧   【明報專訊】訪問結束後,彭麗君教授在我手上那本她新近出版的著述扉頁寫上「Enjoy!」一語,真令我想起在求學時期修讀中大文化研究學系時,麗君老師那愉悅樂觀的語氣。而無可否認地,作為學生的我,的確很享受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在反修例風波未止、疫症全球蔓延的許多個「關鍵十四日」裏,讀到這本書——The Appearing Demos: Hong Kong During and After…

Interviews

「香港人到底是甚麼?」 專訪中大教授彭麗君

「香港人到底是甚麼?」 專訪中大教授彭麗君 文/黎家怡   「當滿街吶喊著『香港人加油』、『香港人反抗』的時候,到底我們有沒有想過『香港人』是甚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彭麗君說。 朱耀偉選擇保持距離之際,《香港關鍵詞》作者之一的彭麗君卻走入熱廚房,今年 1 月在台灣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發表工作論文(working paper)——題為〈人民作爲一種修辭?——香港「反逃犯條例運動」中的民主與身份認同〉。 關注身份政治的彭麗君向來帶著距離思考「身份認同」議題。香港「反送中」引發的社會運動浪潮之中,她觀察到「香港人」身份在運動中不斷重新定義,變得豐富多元;但同時,她又憂慮運動過份強調「本土香港人」,可能帶來排外和仇恨。因此,她希望透過書寫,整理思考之餘,帶動社會「不割席」地繼續走下去。     延續雨傘運動「民現」研究…

Interviews

為了安居樂業, 你可以去到幾盡?|林松輝

為了安居樂業, 你可以去到幾盡? 文// 林松輝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專研台灣電影。   在2020 年1 月11 日舉行的台灣總統大選中,民進黨的蔡英文以逾817萬選票連任,其主要對手國民黨的韓國瑜則取 得超過552 萬選票。韓國瑜在2018…

Public Engagement

周日話題:肺炎的恐慌政治|Josef. L

周日話題:肺炎的恐慌政治|Josef. L   【明報專訊】這星期,不少朋友在討論公眾恐懼或恐慌的問題。 香港、大陸及東亞各地市民搶購口罩和日用品,連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和一些官員也叫人別過分恐慌。筆者一直有跟進人文學及社會科學有關公眾恐懼的研究,但未有深入研究流行病下的公眾恐慌,故請教了幾位朋友。曾經研究禽流感的黃宇軒忽然提起一本頗有趣的書,我就用這本書出發,來跟這一陣子的公共恐慌作一對話吧。   與疫症的距離 研究全球公共衛生的國際關係學者Mika Aaltola在2012年出版的《理解流行病的恐慌政治》(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s of…

Public Engagement

Country life: the young female farmer who is now a top influencer in China

[Professor Wu Kaming was interviewed by the Guardian on 20 January 2020] Li Ziqi,…

Interviews

[Interview with Prof. Pang Laikwan] INTERVISTA A PANG LAIKWAN (20200119)

--Only Italian version is available Bollettino Culturale: INTERVISTA A PANG LAIKWAN Pang Laikwan…

Interviews

A Logistical Insight on Hong Kong Mobilizations. Interview with Laikwan Pang (20191227)

Into the Black Box: A Logistical Insight on Hong Kong Mobilizations. Interview…

Public Engagement

【論文下載】[人民作爲一種修辭? ——香港「反逃犯條例運動」中的民主與身份認同] 彭麗君教授

人民作爲一種修辭? ——香港「反逃犯條例運動」中的民主與身份認同 | 彭麗君教授 「人民」或許是現代政治術語中一個最空洞卻又最具力量的詞彙。儘管政治家們會利用它來撈所謂的政治本錢,或是為自己的判斷錯誤而做辯護,但人民這個概念也是所有現代政治體制之合法性的基礎和來源。實際上,民主最基本的含義就是人民的統治。任何的民主設想和機構都不可能回避人民這個概念。但是正如我們可以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觀察到的情況一樣,這個詞彙常常也和不同程度的仇外聯繫在一起,即在團結的名義下對外來者表示拒絕和仇恨。作為一次民主運動,2019 年香港的「反送中」示威運動受到了「香港人」這一詞彙的巨大推動。隨著運動的展開,一句最流行的口號「香港人,加油!」逐漸變成了「香港人,反抗!」和「香港人,報仇!」,這展示了示威者對不受節制的警方暴力及其幕後的北京政權的憤怒。但是與這個詞彙相關聯的武力化,同樣也可能令一些「非香港人」感到不安。所以,我們有必要瞭解「香港人」在這場運動中的意義。  (節錄)   【下載連結】: https://iccs.nctu.edu.tw/zh/wps_one.php?USN=21 原發表於「香港論壇:法治、警權、人民」 (2019年12月21日,國立交通大學)

Public Le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