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aker: NabuqiBeijing based Artist Moderator: Yongwoo LeeAssistant Professor of Cultural Studies, CUHK…
文: 譚偉峰(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候選人,中大專業進修學院兼任講師。) 如同許多同齡的長者一樣,羅玉娟退休後正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醫療福利、安老服務以及心理健康等問題。事實上,作為全球人均預期壽命最長的城市,香港人口持續高齡化,已成為近年來一個十分普遍且嚴峻的問題。根據政府統計,預計到二〇四六年,長者人口將由二〇二一年的一百四十五萬人增加至二百七十四萬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六。儘管近年來政府和各社福機構對人口老化問題的關注和支援有所提升,並持續為長者提供各種醫療和福利服務,但在長者精神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關注度仍然不足。特別是面對長者的切身問題時,人們往往只著眼於福利範疇,將長者視為被動的接受或受助者,忽略了他們在退休後依然能擁有的自主能力和身心靈需求。 有見及此,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發起了一個名為《藝術與年長:藝術作為塑造相互主體性以及調節社會改變的角色》的計劃(簡稱:《藝術與年長》),旨在透過戲劇工作坊、紀錄片拍攝和放映會等藝術活動,為長者建立一個互助關愛的文化平台,以豐富他們的晚年生活,和提升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質。這些活動著重幫助長者重拾活力,感受生命的創造和喜悅,並希望透過藝術為他們帶來多元的啟發、自主的空間和新的可能性。 老友記的小型紀錄短片 退休生活為羅玉娟帶來了許多挑戰,但作為一位熱愛音樂的長者,她並未輕言放棄。她回憶道:「兩年後,我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便加入了社區中心,參加各種活動。一開始只是想嘗試一下,沒想到一直堅持了下來,現在還經常在社區音樂活動中一起演奏。」透過參與表演藝術,音樂不僅成為羅玉娟療癒心靈的良藥,也為她的人生增添了新的色彩。羅女士的故事提醒我們,長者不應僅僅是被動的受助者,他們也能成為積極的創作者,用藝術點亮人生。正是這些非凡的旅程與經歷,構成了《藝術與年長》計畫的核心內容——11部記錄香港長者藝術參與的短片。 這個名為《藝術老友「紀」》的項目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的師生耗時半年攝製,並與社區文化發展中心、長智戲、五十男樂團等團體聯手合作完成。短片記錄了不同長者參與藝術活動的經歷和感悟,以真實的鏡頭展現了藝術如何賦予長者們新的活力和自信。透過與中大學生的輕鬆對話與分享,11位主人公在短片中展示了年齡從來都不是限制,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開始自己的藝術之旅,讓藝術成為人生的另一種精彩篇章。 除了展現羅女士的故事外,《藝術老友「紀」》的紀錄短片也記錄了長者曾玉琪退休後重拾小號的經歷。七十歲的曾玉琪在中學時便開始接觸小號,但當時他並未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僅靠自行練習。畢業後,他便放下了音樂,直到近年才重新拾起。回首往事,曾先生感慨時光飛逝,認為應該趁現在有能力,完成年輕時未完成的事。在學習小號的過程中,即使進步微小,也讓他感到快樂。曾先生還分享了在樂團練習的經驗,表示當眾人齊奏時,鼓聲和長笛聲相互交織,令人陶醉。他認為音樂是一種藝術,將音樂擺在首位,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學習並逐漸進步,是一種享受。 …
The MA in Cultural Management (MACM) programme is happy to share our…
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Industries at Peking University, the Faculty of Arts…
Urban Mediation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Narratives, Ecologies, and Poetics of the…
[Prof. LIM Kok Wai Benny was interviewed b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Dr. Ella LI Mei Ting was interviewed b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rofessor Kok Wai Benny LIM will be the speaker at an event--A Dialogue…
[Dr. LI Mei Ting was interviewed by ELLE HK on 25 September…
Sign in to your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