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Public Engagement

Explore all our news and events which interest you.

周日話題:肺炎的恐慌政治|Josef. L

周日話題:肺炎的恐慌政治|Josef. L   【明報專訊】這星期,不少朋友在討論公眾恐懼或恐慌的問題。 香港、大陸及東亞各地市民搶購口罩和日用品,連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和一些官員也叫人別過分恐慌。筆者一直有跟進人文學及社會科學有關公眾恐懼的研究,但未有深入研究流行病下的公眾恐慌,故請教了幾位朋友。曾經研究禽流感的黃宇軒忽然提起一本頗有趣的書,我就用這本書出發,來跟這一陣子的公共恐慌作一對話吧。   與疫症的距離 研究全球公共衛生的國際關係學者Mika Aaltola在2012年出版的《理解流行病的恐慌政治》(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s of Pandemic Scare)提出了幾點:一,全球公共衛生的政治是由同情心(compassion)和遏制(containment)的互動而造成。沒有危機之時,往往會有很多跨越國界而對遠距離受難者(distant sufferer)的同情,但流行病一爆發,出現全球性的緊急狀態,同情就會被置換成遏制,要把疫情限制在某個點或區域之中,防止風險擴散的威脅;二,因為全球不同地區的不平等,風險的分配及各地區要承擔的風險也不平等。這國際政治性的格局不是抽象的,而是會直接形塑日常生活,使每地區的人面對不均等的風險,而社會的財富和權力的不平等,也使不同人的身體以不同程度被暴露在風險之中(differentially exposed bodies)。三,這些個人身體的痛苦遭遇,會成為媒體奇觀,被用來評價政治體(political bodies)的管治能力,甚至評價整個文明體系是衰落還是復興。如此關注人體身心的政治性的學問,他叫做「政治身心學」(politico-somatics)。 Aaltola的觀點,頗切合我們現時的狀態。此刻的香港和周邊不同城市,似乎都有類似的經歷。從大陸的封城,城際交通的中斷和農村堵路,到香港再到周邊國家甚至更遠的地方,都在「遏制」疫區的旅客身體。這些社會在財富和權力的不平等,造成不同地方的政策,承受不同的風險,而不同階層的身體的暴露性也不同。在流行病爆發時期,社會的「前線」是醫院、醫護人員、清潔工人、交通工具和酒店的服務員等等,這些人的身體,跟在home office面對文件報告而不用戴口罩的官員來比,是階級差異造成的暴露性。在一段廣傳的短片,上海醫生張文宏憤怒地叫共產黨員不要只指揮,而是要為人民服務上前線,這同樣適用於香港的高官與前線。這裏,我竟然有點懷念2003年SARS爆發時的董趙洪娉女士——雖然這位董建華太太當年全副保護衣到疫區被很多人批評和恥笑,但對比今天的高官們,董太身為特首夫人的尊貴身體還算是踏出了一步,感受平民的風險。當然,比起在SARS期間犧牲的醫護,權貴踏出來不算什麼,但她跨越了一下她的階級邊界,也可以啟發我們觀察現時的權力分佈:權力的不平等,不單單以「上層」和「下層」來截然劃分,因為在上者「移前」可以獲得人心,而在「後方」「親自指揮」則有可能被公眾質疑。至於Aaltola提及的第三點,即有關這次肺炎是否象徵「文明衰落」,現在談論是言之尚早,視乎疫情的發展和事後的詮釋。…

Public Engagement
2020 年 2 月 12 日

A Logistical Insight on Hong Kong Mobilizations. Interview with Laikwan Pang (20191227)

Into the Black Box: A Logistical Insight on Hong Kong Mobilizations. Interview with Laikwan Pang (20191227) First, I would like…

Public Engagement
2020 年 1 月 20 日

彭麗君教授受邀出席國立交通大學論壇-「香港論壇:法治、警權、人民」

香港論壇:法治、警權、人民 Hong Kong Forum: Rule of Law, Police Power, People 日期:2019/12/21(六) 時間:9:00 - 17:30 地點:國立交通大學光復校區人社三館103教室 活動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72977786237807/ Date: December 21, 2019…

Public Engagement
2019 年 12 月 9 日

Hong Kong’s Sinkhole

Hong Kong’s Sinkhole The protests in Hong Kong continue to escalate. Yet, the Western left has struggled to come to…

Public Engagement
2019 年 10 月 15 日

Why is Pepe Used in Hong Kong Protests? — Bloomberg Interview with Katrien Jacobs

Why is Pepe Used in Hong Kong Protests? --Bloomberg Interview with Katrien Jacobs  :Bloomberg 2019-09-17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videos/2019-09-17/why-is-pepe-used-in-hong-kong-protests-video  

Public Engagement
2019 年 9 月 17 日

[書評] 联合早报: 「找到对话入口跳出平行世界」

找到对话入口跳出平行世界 文/陈宇昕 凡有冲突,就必须对话,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开启了“平行文本·交集对话”的系列活动,就贴近香港人、贴近华人之议题,引介不同的学科、主题和视角,展开对话,在去年底整理了对谈内容,出版成《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锋》。 香港“反修例运动”自6月(更确切的说,起点是从港府年初宣布修例,3月份律师黑衣游行开始)爆发以来,各种立场剧烈摩擦。 特首林郑月娥在冲突升级到难以缓解的时刻,终于在中央的祝福下说出“撤回”修例,希望能够重启对话,挽救严重被撕裂的社会。凡有冲突,就必须对话,借此异中求同,是为常理。   2014年香港占中运动期间,香港社会的各种立场也剧烈拉扯,占领运动最终在警方清场下告一段落,而社会大众也已经元气大伤。 在那低落的士气中,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开启了“平行文本·交集对话”的系列活动,由出生于新加坡的学者林松辉主持,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就贴近香港人、贴近华人之议题,展开对话,并在去年底整理了对谈内容,出版成《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锋》(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非常亲切的学术讨论集子,能够激发读者更进一步思考,也推荐了一系列学界最新的文化研究文本。谈话录的体裁,让那些麻烦的生硬的学术名词,轻松地以口语的方式展现在读者眼前。 对话,就是沟通,就是要用对的话让对方明白。 举个例子,林郑月娥在修例一事上,从“暂缓”、“寿终正寝”到“撤回”,你可以说实质上都是同个意思,却也实质上造成了沟通的障碍。政治的语言背后有各种考量、博弈,暗藏玄机,一层一层包覆,无法真正传达到对象心中。以至于最近“流出”的商界活动上林郑月娥一段感性的非官方说辞,来帮助缓和社会紧张。 一切都跟语言有关。     五场对谈活动的记录   回到这本书。它收录了五场对谈活动的记录: 一、李欧梵(历史、文化研究)vs罗贵祥(比较文学):谈的是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 二、罗鹏(美国汉学)vs关宜馨(人类学):探讨儿童教育中对于“疾病”的再现。 三、王晓明(中国文学)vs陈国球(香港文学):为什么我们要重写文学史?…

Public Engagement
2019 年 9 月 13 日
1 2 3 4 5 6 … 13 14
The Centre for Cultural Studies -The Centre for Cultural Studies -
Search
  • Home
  • About CCS
  • News
  • Events
  • Keywords
  • People
    • Executive Committee
    • Advisory Board
    • Affiliated Members
    • Members
  • Research and Other Projects
  • Contact
  • Subscribe us
Have an existing account? Sign In
Follow US
© Foxiz News Network. Ruby Design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Category: Public Engagement

周日話題:肺炎的恐慌政治|Josef. L

Read More »
2020 年 2 月 12 日 1 Comment

A Logistical Insight on Hong Kong Mobilizations. Interview with Laikwan Pang (20191227)

Read More »
2020 年 1 月 20 日 2 Comments

彭麗君教授受邀出席國立交通大學論壇-「香港論壇:法治、警權、人民」

Read More »
2019 年 12 月 9 日 2 Comments

Hong Kong’s Sinkhole

Read More »
2019 年 10 月 15 日 1 Comment

Why is Pepe Used in Hong Kong Protests? — Bloomberg Interview with Katrien Jacobs

Read More »
2019 年 9 月 17 日 2 Comments

[書評] 联合早报: 「找到对话入口跳出平行世界」

Read More »
2019 年 9 月 13 日 2 Comments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Page5

Information for

  • Prospective students
  • Jobs
  • Partners and business
  • Media
  • Conference organisers
  • Term dates

Top links

  • Visit Academy
  • Foxiz and the EU
  • Outlook 365 web access
  • Library
  • Move Foxiz
  • Term dates

Students

  • Foxiz Students
  • Foxiz College Union
  • Student Hub
  • Careers Service
  • Foxiz Mobile
  • Graduation

Staff

  • Staff Main Page
  • HR Procedures
  • Salaries
  • Pension Schemes
  • Research Support
  • Information for New Staff

Quick Link

  • My Bookmark
  • Interests
  • Contact Us
  • Blog Index
  • Complaint
  • Advertise
Centre for Cultural Studies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oom 212, Leung Kau Kui Buildi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Tel: (852) 3943 1255

Follow Us

  • Copyright © 文化研究中心 Centre For Cultural Studies, Privacy Statement Terms and Conditions.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