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对话入口跳出平行世界 文/陈宇昕 凡有冲突,就必须对话,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开启了“平行文本·交集对话”的系列活动,就贴近香港人、贴近华人之议题,引介不同的学科、主题和视角,展开对话,在去年底整理了对谈内容,出版成《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锋》。 香港“反修例运动”自6月(更确切的说,起点是从港府年初宣布修例,3月份律师黑衣游行开始)爆发以来,各种立场剧烈摩擦。 特首林郑月娥在冲突升级到难以缓解的时刻,终于在中央的祝福下说出“撤回”修例,希望能够重启对话,挽救严重被撕裂的社会。凡有冲突,就必须对话,借此异中求同,是为常理。 2014年香港占中运动期间,香港社会的各种立场也剧烈拉扯,占领运动最终在警方清场下告一段落,而社会大众也已经元气大伤。 在那低落的士气中,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开启了“平行文本·交集对话”的系列活动,由出生于新加坡的学者林松辉主持,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就贴近香港人、贴近华人之议题,展开对话,并在去年底整理了对谈内容,出版成《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锋》(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非常亲切的学术讨论集子,能够激发读者更进一步思考,也推荐了一系列学界最新的文化研究文本。谈话录的体裁,让那些麻烦的生硬的学术名词,轻松地以口语的方式展现在读者眼前。 对话,就是沟通,就是要用对的话让对方明白。 举个例子,林郑月娥在修例一事上,从“暂缓”、“寿终正寝”到“撤回”,你可以说实质上都是同个意思,却也实质上造成了沟通的障碍。政治的语言背后有各种考量、博弈,暗藏玄机,一层一层包覆,无法真正传达到对象心中。以至于最近“流出”的商界活动上林郑月娥一段感性的非官方说辞,来帮助缓和社会紧张。 一切都跟语言有关。 五场对谈活动的记录 回到这本书。它收录了五场对谈活动的记录: 一、李欧梵(历史、文化研究)vs罗贵祥(比较文学):谈的是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 二、罗鹏(美国汉学)vs关宜馨(人类学):探讨儿童教育中对于“疾病”的再现。 三、王晓明(中国文学)vs陈国球(香港文学):为什么我们要重写文学史?…
【紀念五四百年】張曆君 | 唯情論與新孔教: 論朱謙之五四時期的孔教革命論 * 01 前言:百科全書式學者與好鄰居原則 朱謙之在當代中國學術界素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誠如黃心川所言,「這是因為他的教學研究工作十分廣泛,涉及了歷史、哲學、社會學、文化學、教育學、文學、音樂、戲劇、考古、政治、經濟、宗教和中外交通文化關係等各種領域,有些在我國還屬於開拓性的研究。」黃氏並進一步指出,朱謙之通曉英、法、德、日等多國文字,「所以能夠盡快地吸收和消化國外的研究成果,開拓國內研究的新領域,充份體現了時代感。他的國學底子深厚,對我國的經史子集都有一定的了解或研究。」1917年暑假,十七歲的朱謙之參加了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前身)在福建省的招生考試,名列第一。但他到達北京後,又改為投考北京大學,進入了北大的法預科。朱氏在新文化運動期間入讀北大時,便以「力學」而聞名於校園。 ..... *原載於《现代中文学刊》2019年02期,全文請見: https://mp.weixin.qq.com/s/8TgoveQyH3jj9cULIPTBOw?fbclid=IwAR0HSljklr_66R7h17uPwoOxLSAoiWyqRNNKpykSjcZuo3FF-t4FYhPv25g
Prof. Lim Song Hwee has been invited by the Faculty of Art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o speak at…
我們需要更多這類跨學科的對話——評介《平行文本: 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鋒》 文:鄧正健 「我們需要更多這類跨學科的對話。」這是彭麗君擔任其中一場座談會主持時所說的開場白。而這句話,正好為此書副題的一個詞,下了一個很具體的詮釋。這個詞就是:「思想交鋒」。 確然的是, 思想需要交戰、爭鋒,當世學術研究裏再無只做硬知識的空間,學者需要提出觀點,演繹分析,甚至建構論述,方能成一家之言。而思想交鋒, 正是迫使學者不可閉門造車,必須面對不同背景思路迥異的他人,以檢驗其論述的原創性、嚴密度和啟發力。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 早奉「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ity)為圭臬,本意是破除門戶之見,讓不同學術規範的研究共冶一爐,以啟發更多思想火花。 這是一種很質樸的良好意願。也是這本《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鋒》所記錄的遊戲規則。 遊戲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屬下文化研究中心策劃,規則是這樣的:選兩個學術文本,座談會的參加者必須事先自行閱讀,到了座談會現場,再請兩至三位學者對文本作深入講解、回應和點評。讀過研究院的人都知道,這種玩法在學院裏不算特別,很多學術研討會都有類似的回應環節。但據此書編者所言,此活動更像一場「公開的讀書會」,由台上的資深學者引導台下研究生細讀材料,如此一來,那又反而有點像研究院的課堂了。 當然既稱「思想交鋒」,得有點火藥味才像話。對求知慾強又好事好戰的學者和準學者來說,討論既不能意氣之爭,亦不可虛晃寒暄,方能做到針鋒相對,火花四濺,而達至交鋒之效。此書記錄了2014 至2017 年由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六場座談會中的其中五場,因着幾種文本和回應者的組合,形成了幾種火光迥然、思想量深邃、廣博、綿密各有取向的「思想交鋒」。而我們亦可以按圖索驥,想像這種「跨學術對話」的幾種可能樣態。 對別人評論別人的評論 第一種是來自幾個「老派漢學家」。那是在其中一場座談會「Beyond Sinology…
《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鋒》 | 林松輝、張翠瑜編 此書收錄過去四年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旗下文化研究中心舉辦的常設座談會—「平行文本.交集對話」的五場精彩對話,李歐梵、羅貴祥、王曉明、陳國球、羅鵬、關宜馨等講者挑選文本,論及中國研究、醫學人文、流行文化、文學史書寫、電影研究與軟實力等學術前沿話題。座談會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旗下文化研究中心舉辦,邀請來自不同地方、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就新近出版的學術著作,或社會當下關注的文本進行對談。這座談會更像一場公開的讀書會,每回選擇兩個文本讓參與者預先準備,由若干學者回應及帶領討論,台上台下一同參與這場思想交鋒的對話。 銷售地點 (持續增加中):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中心 艺鵠 手民出版社 序言書室 香港中文大學書店 ... 相關報導及書評: 當聖賢書失去光環?──記《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鋒》講座暨新書發佈會 讀書/新鮮熱辣:我們需要更多這類跨學科的對話——評介《平行文本:文化研究的思想交鋒》
中大文化研究學部彭麗君教授和胡嘉明教授將於香港書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攤位出席講座及簽書會,歡迎各位朋友到場交流討論。活動詳情如下: 「港女人類學家闖延安」講座暨《延安尋真:晚期社會主義的文化政治》簽書會 日期:2018年7月18日(三) 時間:6:30pm – 8:30pm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攤位 講者:胡嘉明教授(香港中文大學) 《複製的藝術:文革期間的文化生產及實踐》講座暨簽書會 日期:2018年7月19日(四) 時間:6:30pm – 8:00pm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攤位 講者:彭麗君教授(香港中文大學) 《黃昏未晚:後九七香港電影》(2018增訂版)講座暨簽書會 日期:2018年7月19日(四)…
Sign in to your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