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Tue 25 February 202519:00 – 21:00 HKT (11:00-13:00 GMT)Online event via ZoomRegister to join: https://cuhk.zoom.us/……/WN_EUKqeIGCQXSrUNiiI0D24QHelen KnowlesArtist and PhD Candidate,…
Tue 21 January 202520:00 – 21:30 HKT (07:00 – 08:30 EST)Patrick Cheng-Chun HwangArchitect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Date: 14 Nov 2024 (Thu)Time: 7 pm - 8 pmVenue: FYB LT4,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gistration link: https://cloud.itsc.cuhk.edu.hk/mycuform/view.php?id=2884911…
Our selection of the week’s biggest research news and features sent directly to your inbox.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confirm you’re happy to receive our emails.
作家潘國靈為《頭條日報》撰文〈粗口文化變種〉及〈文青感與陽剛味〉,探討抗爭歌的歌詞用字與音樂特色。潘談及雨傘運動的抗爭歌創作者將粗話與斯文溫柔結合,雅與俗的邊界給模糊化,由此出現新的粗口文化變種;此外,他引述「歌曲的力量」講座中朱輝偉教授和廖繼權教授比較台灣、香港、馬來西亞三地不同時期的抗爭歌,提出在早前「雨傘運動」中,抗爭歌曲青年化、偏純情、溫馨,粗暴、極端語言不見,跟台灣如政治饒舌歌手大支的粗獷便完全有別;並點出雨傘運動期間三個「佔領區」文化特色各異,呈現多元的音樂特色,各行其是,又百花齊放。 詳見 http://news.st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321381§ion_name=wtt&kw=28 及 http://news.st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319260§ion_name=wtt&kw=28
彭麗君教授於2015年3月8日為《明報》「星期日生活」撰文〈香港電影:在工業與獨立之間再定義〉,探討合拍片掏空香港電影工業的趨勢,青年電影工作者未能在電影工業找到穩定工作,反倒為本地獨立電影提供人才。她指出獨立電影的人手、資金和觀眾在慢慢發展,形成一股獨立之風,並促請政府及各界支持獨立電影文化發展。詳情請按此瀏覽。
《字花》評論版刊登〈雨傘運動的藝術與行動〉,節錄2015年1月10日舉行的「Arts and Activism」論壇講者發言及討論環節。講者們探討海外社會運動及香港雨傘運動中藝術與社會運動的連結;於討論環節,講者與聽眾非常關心雨傘運動如何延續下去,不但提到藝術品的保存,還論及社會深耕,以及下一波民主運動。詳情請參閱:李惠銘、張翠瑜,〈雨傘運動的藝術與行動〉,《字花》54(2015年3月):116-120。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與哲學系邀請黃慧貞教授擔任「世界宗教月」講座系列2015的講者。黃教授將於2015年於3月18日於香港浸會大學大學禮拜堂主講「危中有機:基督宗教與性別爭議」,詳情及報名請瀏覽https://hkbuhk.qualtrics.com/jfe/form/SV_5p8fO2MqBGk1rrn。
林松輝教授於2015年1月25日為《明報》「星期日生活」撰文〈不動聲色的藝術歇斯底里的倫理〉,分析錢翔《迴光奏鳴曲》與婁燁《推拿》兩套電影在表現手法上的強烈對比,恰巧可與《我是歌手》關於演唱風格的爭議隔空對話。
彭麗君教授於2015年1月18日為《明報》「星期日生活」撰文〈雨傘下跳舞〉,探討1995年梅卓燕獨舞作品《獨步》與2014年於佔領區集體演出的雨傘舞的關係;她指出舞蹈作品由一種私密的自我探索,轉化成為公共的群體參與和實驗。
Prof. Katrien Jacobs will give a talk at the symposium on “Women Occupying” organized by School of Humanities, the University…
黃慧貞教授早前於2014年12月20日為社創教師培訓課程主講「社會創業與教育實踐(2)— 批判思考與社會轉化」。黃教授疏理批判思考的歷史和沿流,指出批判思考故之然不是包拗頸、批評與爭辯,卻也不止於明辨是非;而是要揭示謬誤、指出強詞奪理的地方,以便吸收知識、俢正理念、增強論據,尋求每事件的「最」複雜和最深的底蘊,從而能夠認識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和自身的位置以及責任。批判思考是社創教育的重要一環,師生藉此可剖析資本主義的種種想像和迷思,從而尋求資本社會中的另類選擇與出路。詳見報導文章〈批判思考與創意解難〉,http://www.roundtableedu.hk/articles/42277。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Studies, University System of Taiwan and Film Studies Center,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have invited Prof.…
何慶基教授於2014年10月27日出席假北京大學舉行的「文化生態的建構與解構」論壇,發表主題演講「藝術創作作為生產的過程」(Art Making as a Process of Social Production),探討藝術創作的文化生態,以及藝術家的社會責任。詳情請瀏覽: http://www.icipku.org/news/2014/11/05/2747.html
Sign in to your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