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專業應用副教授林國偉接受明報的採訪報道】 【明報專訊】康文署為培育藝術行政人員,自2010/11年起分別自行或資助伙伴藝團聘請見習員。本報發現,康文署轄下見習員職位皆列為「空缺」而未見招聘,受惠藝團亦確認署方已停發撥款。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主席錢敏華表示,計劃孕育不少行內中堅,認為若「因政府沒錢而取消,也挺可惜」,盼當局牽頭鼓勵企業贊助延續計劃。有學者建議,政府可藉重整資助計劃的契機,思考培訓人才的方向。 明報記者 葉希雯
In a recent interview with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rof. Benny Lim Kok Wa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ractice in…
Laikwan Pang and Cho-kiu Joseph Li Published online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09 June 2025 Abstract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Our selection of the week’s biggest research news and features sent directly to your inbox.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confirm you’re happy to receive our emails.
Prof. Chung Peichi has been invited to be a speaker of “Making Cultural Cities: A Dialogue on Mobility and Assemblage”…
何慶基教授獲邀出席上海音樂學院於2015年5月30日舉辦的「藝術波士論壇:觀眾養成計劃」,何教授指出培養觀眾群的重要性,並提醒文化管理者需注意作品與觀眾的關係。詳情請瀏覽:http://mindcity.sina.com.tw/weibo/user/caaae2012。
Prof. Wong Wai Ching Angela has been invited to be a keynote speaker at the 5th Asian Conference on Cultural…
何慶基教授於2015年5月18日出席由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與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文學士及碩士課程合辦,假臺灣藝術大學藝舉行的「博物館專業培訓工作坊」,促進兩岸三地之學術交流。何教授發表專題演講「以人為本:21世紀博物館發展路向」,詳情請瀏覽: http://acpm.ntua.edu.tw/news/news.php?Sn=266
文化研究學部研究生黎國威為《明報》撰文〈並沒誰做錯 為何你我難一起唱這歌〉報導「The Power of Songs」討論會,談及雨傘運動期間的歌曲創作與現象,探討這場社會運動如何以藝術形式持續。
作家潘國靈為《頭條日報》撰文〈粗口文化變種〉及〈文青感與陽剛味〉,探討抗爭歌的歌詞用字與音樂特色。潘談及雨傘運動的抗爭歌創作者將粗話與斯文溫柔結合,雅與俗的邊界給模糊化,由此出現新的粗口文化變種;此外,他引述「歌曲的力量」講座中朱輝偉教授和廖繼權教授比較台灣、香港、馬來西亞三地不同時期的抗爭歌,提出在早前「雨傘運動」中,抗爭歌曲青年化、偏純情、溫馨,粗暴、極端語言不見,跟台灣如政治饒舌歌手大支的粗獷便完全有別;並點出雨傘運動期間三個「佔領區」文化特色各異,呈現多元的音樂特色,各行其是,又百花齊放。 詳見 http://news.st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321381§ion_name=wtt&kw=28 及 http://news.st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319260§ion_name=wtt&kw=28
彭麗君教授於2015年3月8日為《明報》「星期日生活」撰文〈香港電影:在工業與獨立之間再定義〉,探討合拍片掏空香港電影工業的趨勢,青年電影工作者未能在電影工業找到穩定工作,反倒為本地獨立電影提供人才。她指出獨立電影的人手、資金和觀眾在慢慢發展,形成一股獨立之風,並促請政府及各界支持獨立電影文化發展。詳情請按此瀏覽。
《字花》評論版刊登〈雨傘運動的藝術與行動〉,節錄2015年1月10日舉行的「Arts and Activism」論壇講者發言及討論環節。講者們探討海外社會運動及香港雨傘運動中藝術與社會運動的連結;於討論環節,講者與聽眾非常關心雨傘運動如何延續下去,不但提到藝術品的保存,還論及社會深耕,以及下一波民主運動。詳情請參閱:李惠銘、張翠瑜,〈雨傘運動的藝術與行動〉,《字花》54(2015年3月):116-120。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與哲學系邀請黃慧貞教授擔任「世界宗教月」講座系列2015的講者。黃教授將於2015年於3月18日於香港浸會大學大學禮拜堂主講「危中有機:基督宗教與性別爭議」,詳情及報名請瀏覽https://hkbuhk.qualtrics.com/jfe/form/SV_5p8fO2MqBGk1rrn。
林松輝教授於2015年1月25日為《明報》「星期日生活」撰文〈不動聲色的藝術歇斯底里的倫理〉,分析錢翔《迴光奏鳴曲》與婁燁《推拿》兩套電影在表現手法上的強烈對比,恰巧可與《我是歌手》關於演唱風格的爭議隔空對話。
Sign in to your account